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還特別強調,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科技賦能發展,創新決勝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著眼全球發展大勢,把握新發展階段特征,對新時代科技創新謀篇布局。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把創新放在五大發展理念之首,黨的十九大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的重大變化,成功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走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發展道路。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國有企業義不容辭的使命任務。兵器工業集團要自覺地做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者,做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者,做實施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引領者,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排頭兵。在新發展階段,兵器工業集團要強化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夯實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基礎與能力,充分發揮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頂梁柱”作用。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一變局更加復雜化,世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國際分工深刻變革,大國博弈更加激烈,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尤其是面對美國全面遏制打壓等重大風險挑戰的沖擊,關鍵核心技術被封鎖,差距被拉大,發展能力被抵消的風險隱患持續加大。當今世界,科技領域始終處在大國競爭、大國交鋒、大國博弈、技術對抗的最前沿,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萍甲粤⒆詮姵蔀榱藳Q定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能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不創新就要落后挨打,創新慢了也要落后淘汰。從某種意義上講,科技創新實力決定著世界政治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的變化,也決定著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兵器工業集團必須從維護國家安全與發展、保障國家核心利益的戰略全局出發,自覺扛起加快科技自立自強的頂梁之責,必須堅定不移發揮好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強大支撐作用。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要求,也是支撐驅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更是適應和引領全球經濟科技大變局的戰略性選擇,發揮好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作用是國有企業責無旁貸的歷史責任和使命擔當。
環顧全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成為影響大變局的關鍵變量。美國為保持科技競爭優勢,控制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不惜一切代價對我國進行科技圍堵、遏制和打壓、極限施壓,這將倒逼我們下決心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只有依靠自主創新,才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主題,是企業實現基業長青的根本保障。企業是創新要素配置的主體,掌握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知識、數據等創新要素,擁有對創新要素優化配置的主導地位,最有條件成為創新活動主體。
一、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不拘一格培養、引進和重用科技領軍人才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任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都要具有極強創新能力的人才來實現??萍家粤⒆詮?,人才是關鍵。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隊伍干事創業的體制機制,為他們施展才華提供更加廣闊的天地,把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能量充分釋放出來。一是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創新發展規律。從科學發現與技術發明的歷史經驗來看,人的創新能力大多數在20歲至45歲之間是最為活躍的,也是取得新的科技成果最佳年齡段。因此,要打破論資排輩,要創造條件,讓年輕的科技人才冒尖,成為科技項目的牽頭人。要采用“揭榜掛帥”,讓青年才俊都有機會施展才華。要聚集創新資源,支持有真正創新能力的科技領軍人才組織科研攻關,避免有限的資源分散。二是要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加大科技人員股權激勵力度。三是要落實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
二、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加大研發投入
企業不投資就沒有產出,新技術、新產品就無法快速更新升級換代,也就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物質條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加大對科技研發的投入。當前,有不少國有企業已經認識到創新投入的重要性,不少央企研發投入強度已達到12%以上,有力推動了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的涌現,企業適應市場的能力大大增強,經濟效益明顯提升。但有的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偏低,還在猶豫彷徨、躊躇不前,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求。企業要發展就一定要多措并舉,用好激勵政策,增加研發投入,增加基礎研發領域的投入,集中資金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國企改革,健全集團公司技術創新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將技術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納入經營業績考核,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投入,促進企業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動力和活力。
三、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提升技術預見能力,超前布局未來產業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世界卓越的一流企業都具有很強的技術預見能力,如華為、三星、ASML等知名企業,他們在市場上的成功來源于他們卓越的技術預見能力。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興起,技術與產品更新周期不斷縮短,迭代速度更快,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大幅度上升,科學嚴謹的關鍵核心技術預見活動,對于企業搶抓國際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權至關重要,也是國家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技術預見的科學性與體系化的程度還比較低,技術預見在創新發展決策與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作用還不顯著,一定程度上也是導致我國當前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困局的原因之一。企業在創新活動中,為了避免盲目投資、抓錯技術發展方向,一定要敏銳洞察主要發達國家重點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方向,著力培養有技術預見能力的戰略科學家,應時刻關注科技前沿發展方向和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價值,科學甄選,布局引領未來產業發展的前瞻性技術,超前謀劃與布局未來產業。
四、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寬容失敗,建立容錯免責機制
從世界卓越企業的成功經驗來看,自主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根本途徑。從長期看,企業進行持續的研發創新活動,在成功之后,可以積累很多新的成果,并轉化為新產品、新技術或新的商業模式,為企業提供高額的回報和充足的現金流。例如,蘋果公司2019年獲得凈利潤593億美元,凈利潤率高達38%。但從短期看,企業的創新活動也可能會加大企業風險,有的投入可能會打水漂,沒有回報。技術創新活動,尤其是前沿技術創新具有周期長、投入大、結果不確定性高的特點。創新活動特別是技術創新需要長時間的、持續的投入,而由技術本身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帶來的創新成果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仍以蘋果公司為例,1985年至1998年,蘋果公司也曾因產品研發沒有重視消費者需求因素,曾一度陷入谷底。據相關研究報告表明,美國每10個專利,只有一個能變成創新,而企業新產品開發成功率也只有20%至30%。由于創新的高風險性,使許多企業望而卻步,不敢試、不敢投,害怕失敗、害怕追責,而錯失發展機遇。建立鼓勵干事創新創業的容錯機制,寬容失敗、鼓勵大膽創新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鼓勵開拓創新、遵循創新規律、保護創新者積極性的明智之舉。
五、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聚焦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一批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要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提升國有企業原創技術需求牽引、源頭供給、資源配置、轉化應用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一是要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必須提高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和自主可控能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和“卡脖子”難題,解決受制于人的問題。二是要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茖W技術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原始創新的源頭,要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安全和自主可控。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打造技術新高地,加強前瞻性、先導性、探索性的重大技術研究和新概念研究,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三是要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是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要深刻把握數字經濟的機遇,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不斷提升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兵器工業集團要牢記“國之大者”,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和創造精神,主動求變識變應變,深化認識科技創新規律,以大國重器“頂梁柱”的擔當作為,在新一代裝備發展、新型作戰概念、前沿技術創新等戰略必爭領域和戰略高科技領域下先手棋、打主動仗,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技術攻關,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勇闖無人區,激發奇思妙想,打造兵器工業高人一籌的獨門絕技,走自己的創新之路,形成兵器工業自己獨有的技術路徑、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形成具有兵器工業特色的解決方案,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把可能變成現實,把科技發展進步的命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突破。
六、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世界強國提升科技實力的有效途徑,是我國應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舉措,也是實現我國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演進,國際科技領域戰略博弈日趨激烈,現代科學研究的復雜程度大幅提高,更多依賴多學科協同和先進手段的綜合運用,科技創新進入大融通時代,顛覆性技術競相涌現。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外部挑戰加劇,迫切需要構建強大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增強國家科技創新的體系化能力,贏得戰略競爭與發展的主動權。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是要推進國家實驗室建設,通過創新組織機制,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支撐重要領域前沿突破。二是要通過強化產學研用合作,優化和加強國家技術創新基地建設。三是要推進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強化企業在戰略科技策源方面的引領作用。
七、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一定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熊彼特在他所著的《經濟發展理論》一書中指出,實現生產手段的新組合的主體是企業家,他們是創新的承擔者與組織者,是創新活動的主體與“靈魂”,因此,創新必須成為企業家的本能和底色,創新是企業家活動的典型特征。企業的“一把手”必須自覺地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號召,做到“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在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一馬當先。企業“一把手”掌握著企業創新要素資源配置的決策權,在企業的知識創造、轉換和應用過程中,新技術的產業化和商業化應用過程中,開展從新思想的產生到產品設計、試制、生產、營銷和市場化的一系列活動中,發揮著其他人員無法替代的作用。一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企業負責人應能夠發現一般人所無法發現的機會,能夠運用一般人所不能運用的資源,能夠找到一般人所無法想象的方法。不論是在把方向、定戰略、管大局、保落實方面,還是在人才和資金投入方面,在積極尋求對外合作、打造創新生態與聯盟方面,在容錯糾錯、寬容失敗方面等等,都需要企業家擁有強烈的擔當精神和頑強執著的經營理念??傊?,企業家精神發揮好了,企業堅持自主創新,一定會使命必達。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集團公司要自覺地履行使命責任,要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攻堅克難中,當先鋒、打頭陣,大膽地干、堅決地干,闖出一片新天地,創造出一批人類科技發展史上所沒有的原創性成果,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讓中華文明煥發出新的異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